【信息时间:2024-12-04 阅读次数: 】
国务院《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的指导意见》(国发〔2024〕3号)提出:“优化政务服务、提升行政效能是优化营商环境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”。济源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入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关于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决策部署,聚焦打通优化营商环境关键环节、破解涉企服务痛点难点堵点,着力在强化“学习与借鉴、健全与优化、规范与智能、科技与数字”上下功夫,打造公共资源交易“标准化、智慧化、便捷化”营商环境。
(一)强化“学习与借鉴”,提升创新驱动力。聚焦制约交易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、群众关注的热点、改革创新的堵点,扎实开展“业务学习、专题培训、考察调研”活动,加大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法规政策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及应用,组织业务骨干赴省内外先进地市学习考察,借鉴成熟经验和先进做法,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业务能力和服务质效。做到学习有新进展、思路有新拓展,制定了任务明确、措施详实的重点工作任务体系,制定《中心工作人员服务规范》、《招标代理机构服务规范》等,为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。
(二)强化“健全与优化”,提升公平竞争力。以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为支撑,加快健全优化招投标交易运行机制,全面梳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制度规则,纠治制度规则滞后、职能定位不准、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顽瘴痼疾,清理不符合全流程电子化、违反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、阻碍各类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等,分类修订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操作流程、场所管理、内部管理、信息化建设等,优化交易流程、简化交易程序、压缩交易时限,落实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、“双盲”等制度,形成了较为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,从而使服务规范化,实现流程最优化,最大限度利企便民。
(三)强化“规范与智能”,提升服务保障力。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,以提升交易标准化硬件建设为抓手,对开评标区域布局全面改造升级,对服务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换代,功能区划分更加精细、更加合理,增设远程异地开评标室、电子监控室以及评标区域加装智能管控设施,服务更加智能高效,有效防范交易廉洁风险。截止今年9月份,远程项目共计实施1291个,其中主场项目642个,服务省内外副场远程项目995个,与国内8省15市,省内11市22县区建立了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关系。
(四)强化“科技与数字”,提升赋能支撑力。制定实施全国统一的电子招标投标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,推进全国招标投标交易主体信息互联互通,实现交易主体登记、信用等信息互认共享。创新招标投标数字化监管方式,推动现场监管向全流程数字化监管转变,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强化同类项目资格、商务条件分析比对,对异常招标文件涉嫌“陪标”行为提醒预警,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与交易平台对接,全面推广以电子保函(保险)等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、履约保证金、工程质量保证金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,极大减轻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交易成本。
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,交易中心将持续推进“互联网+公共资源交易”向细节和深处延伸,积极融入“全省一张网”建设,加强互联互通、数据同享,大幅提升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满意度、获得感。
附件: